发布日期:2024-12-03 浏览次数:
本文的上半部分,我们分析了VR媒体的大概情况和流量数据,作为下篇,本文将着重对VR媒体的商业模式和发展趋势进行简要分析。
首先,我们公布一下之前VR媒体投票的结果,本次投票总共参与的不到100人,统计基数不算大,统计结果仅供参考:
在目前可以说是惨淡的流量下,如何构建VR媒体的商业模式,是所有VR媒体们都要面对的残酷问题。传统的媒体商业模式主要有:
做广告。通过内容吸引流量,借流量做广告,这是最传统的媒体商业模式。不过这种模式需要流量达到相当的量级才行。现在的数据看,多数VR媒体的文章阅读量还不到1000,甚至不如很多业界名人发条朋友圈的阅读量。这点流量做广告显然走不通。(当然我们也见到个别流量很低的媒体上也有广告出现,不知道是不是投放方钱多的没地方花)
车马软文。媒体通过帮公司发报道挣点车马费啥的,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了。除了车马,软文也是媒体不小的收入来源,咪蒙们一篇文章几十万的明码标价也是让羡煞无数媒体人。有的VR媒体也收费写软文,价格还比很多大媒体贵很多倍。垂直媒体更精准,价格高点可以理解,但高到共几百的阅读量,算下来1块钱都换不来1个阅读量,还有不少VR公司接受,就不知道是VR公司的PR不行,还是公司不行了。
当然单纯写小软文已经满足不了创业者了。很多媒体顺势推出了面向企业的整体公关服务,变身媒体+公关公司,自己又当裁判又当运动员,王婆卖瓜,自卖自夸。
本来媒体是夹杂读者和被报道公司中间,在文章写好让读者满意和文章浮夸让公司满意之间找平衡。但VR领域,小白读者多,文章好坏不容易区分,加上为了挣钱,不少VR媒体全面倒向被报道公司,丝毫不担心掉粉(粉本来就不多,也掉不了多少)。或许要不了多久,VR媒体界也会出现X笔道一样的专业投后PR服务号。
卖品牌。媒体大了之后,品牌就值钱了。很多媒体也经常通过办活动,冠名等方式,取得一些活动收入。每年的开春后,各种VR媒体、组织、协会们的组织的活动格外的多,这么多活动背后,跟不少CEO们的赞助或许分不开。花点钱树立一个行业专家的形象,(或许)还是挺值的。
除了传统媒体的这些方式,与创投密不可分的科技圈,又诞生了36氪等为代表的媒体+创业服务的模式,以媒体为流量入口,聚集创业公司,后续铜鼓创业服务,如投资,孵化等变现。AR酱在上海搞了个小孵化器,青亭网也是依托了亭基地VR孵化器。
除了以上之外,在钱不好挣的条件下,VR媒体们也探索出了不少新的,或许领域比较罕见的商业模式:
出书。16年中后期,不少VR相关的图书扎堆上市。其中不少就是VR媒体人参与写作的,比如《VR时代》一书就是VR观察和前雷锋网作者柏蓉合著的。ARInChina也编著了《AR/VR开发实战》。某流量很低的VR社区也牵头编写了《虚拟现实:引领未来的人机交互》一书,还获得了不少VR从业者的推荐。
出游。VR2048曾联合今日VR,组织了一场国内VR公司参观国外同行的活动,江南·体育(JN SPORTS)有些媒体似乎也有兴趣组织类似活动。少数国内VR企业CEO们拿到融资后,还是想去国外看看,顺带旅个游的。
卖方案。ARInChina在代理各种AR解决方案,并声称从这里采购有价格优惠。黑匣也联合了全国VR体验店主,推广一些VR体验店方案。
开发项目。这恐怕是ARVR行业特有的商业模式。估值1亿的黑匣在招Unity工程师,ARInChina本身就做工程师培训,也自己接开发项目。做做开发项目补贴媒体倒也无可厚非。
做网红。如果此处讨论的是广义的网红的话,有些VR媒体人天天各种跑会,客串主持人,嘉宾,天天在行业、媒体前刷存在,无疑就是在把自己打造成网红。人红了之后,出场费,广告什么的,也就跟着来了。网红在投资界倒是很常见,一群投资人、创业者每天不研究自己主业,各种活动、媒体刷存在,也是想把自己打造成网红。可惜做网红先天条件很重要,徐小平老师、思聪老公这种不是能学的来的。
VR媒体商业模式的日益丰富背后,则是移动互联网和微信公众号流量耗尽,信息渠道愈发碎片化严重的大环境。这个大环境无法改变,所有媒体都在随着它不断变化,VR媒体也不例外。据个人观察,VR媒体在呈现以下几个变化趋势:
资讯中心向资源中心转变。过去的媒体经常叫新闻媒体,他们以提供新闻资讯为核心。如今的自媒体与新闻资讯没有了直接的联系,但行业资讯是从业者的刚需,因此行业媒体的内容仍是以资讯牵头的,通过资讯把关心行业的人聚集在一起,形成行业的资源枢纽。因为受众群兴趣点一致,也就可以针对行业的这群人,提供各式各样这群人所需的资源和增值服务。比如黑匣提供VR游戏、影片资源下载,VR观察提供VR行业报告、文献,VR茶馆提供发包接包信息等。
社群化。正是因为聚集了一群关注点相同的人,这些人就天然构成了一个社群。媒体也就刚好可以在此基础上组织社群。典型的便是幂次方学院那种,把VR公司CEO拉成一个群,群成员可以合作交流,开展各种活动。不过社群运营的困难在于,创业者们都很忙,无暇业余活动,行业也并没有能够持续提供干货的行业活动。
技术比重加大。传统媒体的核心是人,人撰写文章。而目前大量的VR媒体做的都是国外新闻的搬运和翻译工作,这种重复性劳动,随着AI和技术的进步,肯定逐渐被机器取代,不少国外媒体的资讯写作都已经用上了机器人。此外,行业人士都很关心数据,很多媒体也去做数据研究,自然对技术的要求比写文章高的多。或许几年后,做媒体没有个很牛的CTO,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。
个人化。写文章这件事,门槛低到有个电脑就能干。自媒体虽然不等于个人的媒体,但个人运营一个媒体是可能的。行业本身是需要一些类似KOL的资源枢纽的,个人通过自媒体聚集行业的人,维护一个社群,进行资源对接的效率最高,也能够形成一个资源枢纽。VR领域或许也会逐渐形成一些这样的个人。
联盟化。你大概不能想象36氪、雷锋、虎嗅弄个媒体联盟,但是如今的VR媒体们则更喜欢抱团取暖。16年就有不少VR媒体在超维星球的主导下,发起了一个联盟,17年初,87870,VR导航网等又发起了一个VR媒体联盟。虽然有人戏称他们为“软文联盟”,但总归符合这些媒体共同的利益。不过16年的VR媒体联盟后来没声音了,不知道17年这个会不一样么。
由于成本非常低,所以尽管行业持续下行,不断有欠薪破产传闻,VR媒体还有这么多一直存在。不过VR行业一定需要媒体,但肯定不是现在这么多。众多的VR媒体以后会如何发展,整个自媒体生态以后会如何发展,我们也很期待看到结果。